珠晖区实施“三好”战略 促经济跨越发展
| 招商动态 |2012-02-27
珠晖区
思路决定出路。2007年初,珠晖区敲定“家家有个好收成、人人有个好心情、处处有个好环境“三好”战略,在城区“东进”的号角中,不断加速起跳,腾空跨越。
华灯初上,在珠晖区“湘水明珠”风光带散步的广东商人刘先生发出惊呼:想不到这里的夜景这么美、这么富有文化韵味,与前些年完全两个样,变化真是太大了!
珠晖区9次夺得省、市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和“平安县(市)区”称号;连年被评为全省群众文化先进城区、全省教育两项督导合格县(市)区、全省卫生模范单位,最近又荣获“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”称号,2011年GDP增速位居全市第一……这一连串光环折射的是珠晖区全方位的巨变。
“家家有个好收成,就是要让财政增加,企业盈利,人民增收;人人有个好心情,就是围绕提高老百姓尊严感,幸福感,秩序感,让老百姓在珠晖生活得更有尊严、更幸福;处处有个好环境,环境包括政务环境、司法环境、生态环境等,要让老百姓在珠晖心情舒畅,如沐春风。”珠晖区委书记胡水龙深刻阐述了“三好”的内涵。
实力强了,百姓富了
珠晖区东阳渡镇人民村村民邓家军生活得越发有滋有味,短短数年,他从“泥腿子”一跃成为“农场主”,去年还盖起了小别墅。
这并非个例。近年来,珠晖区依靠项目带动发展,依靠产业带动就业,“家家有个好收成”愈来愈接近现实。
“亚洲最大、全球前三”,这不是某个发达城市的在建项目,而是珠晖区裕华集团的近期目标:从2011年开始,5年内迅速形成70万吨小苏打、60万吨纯碱、120万吨氯化铵、100万吨工业盐的年生产能力,打造全球产量最大、规格最多、质量最好的小苏打生产基地。
在珠晖区,像这样的项目并不鲜见。湖南水利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的耒水风光带项目、香港汇萃集团投资5亿元的丽波五星级酒店、匈牙利Skala投资企业集团投资38亿元兴建湘江东岸北段风光带等一批大项目、好项目纷纷落地。据统计,“十一五”期间,全区引进项目609个,引资204.37亿元,累计开工建设项目180个,其中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35个,完成投资额208亿元。2011年实施各类项目78个,总投资142亿元。
与此同时,珠晖区通过做大三产、做强二产、做优一产,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,加快现代物流业、盐卤化工、重型装备制造、核工业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升级。近年来,全区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12.4∶47.3∶40.3调整为2011年的5∶54.3∶40.7。去年,该区房地产、商贸、餐饮、物流、旅游等三产拉动GDP增长5.7个百分点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1.96%。衡阳运机顺利通过ISO9001·2008质量体系认证,跻身全国重机协会“连续搬运设备制造”前三甲行列,中钢衡重被授予“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”称号。至此,全区有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、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、13家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。
随着一大批大项目、好项目的开工建设和投产,“十一五”期间,珠晖区GDP由49.8亿元增加到109.8亿元,进入了“百亿俱乐部”,5年翻了一番多;规模以上企业连年盈利,2010年实现净利润2.58亿元,是2005年的2.4倍;财政总收入由2.16亿元增加到6.72亿元,年均增速20.5%;城镇职工可支配收入由9597元增加到16075元,年均增长13.65%;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437元增加到7762元,年均增长15.13%。2011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35.1亿元,同比增长14.6%;完成财政总收入8.42亿元,同比增长29%,企业盈利达1.8亿元;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8390元、9292元,分别增长14.4%、19.7%;主要效益指标位居全市前列,GDP增速位列全市第一。
环境美了,人心暖了
从湘江老大桥出发,经衡阳广场,沿衡州大道,一路东行,直到武广高铁衡阳东站。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街道,花团锦簇的楼盘,风生水起的工业园和如火如荼的新区建设。
近年来,湘江东岸的变化时常为许多雁城市民所称道。
前年,省委书记、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,省委副书记、省长徐守盛来衡视察,他们在赞赏衡阳巨变的同时,充分肯定了珠晖城乡的巨大变化。